萬華搬遷建成現代化化學工業園
從大季家街道辦事處向北望去,平坦開闊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樁基以及腳手架巍然聳立,滿載各種建筑材料的卡車往來穿梭,這里,就是萬華煙臺工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工地。
萬華煙臺工業園綜合管理部門負責人說:“園區主要裝置已經全部都開工了,開工主項達到133個,包括擋土墻、主要道路均已完工,各主裝置的土建施工也已全面展開,搬遷一體化項目大件設備吊裝已經基本完成,(MDI)現在已經開始了設備和鋼結構的安裝,POE一體化項目正在進行土建施工。”
煙臺人熟悉的“合成革”已經走過了30年的時間,萬華老廠建廠初期,項目選址距離煙臺城區邊緣5公里左右,隨著煙臺城市發展,現周邊安全距離已不符合國家安全規范。根據《煙臺城市總體規劃》,市政府將對區級的工業區進行調整,對明顯影響城市整體結構和功能布局的工業區予以取消。
為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安全規范,積極響應煙臺市總體規劃和“退城進園”要求,萬華集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實施老廠搬遷,將老廠搬遷至政府規劃的煙臺市化學工業園內。
一期項目將于2014年底建成
“這里是LPG洞庫項目,建在海平面110米下,通過1公里巷道與工業園路面鏈接,用于儲存MDI燃料。”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博學介紹說。
LPG洞庫施工現場,從地下挖出來的石頭堆起了山。洞庫已經開挖一年多,每天挖出5000方石頭,總共要挖出137萬方,預計明年7月完工。
要在地下挖洞可不是那么簡單。劉博學介紹,LPG原料地下洞庫施工工程是國內最新的一種施工工藝,不但節約了土地,還增強了安全性,萬華在這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經驗。安監部門和建設部曾組成礦山、職業衛生和綜合三個現場安全檢查指導小組對萬華煙臺工業園LPG原料地下洞庫及整個工業園施工現場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全面檢查和診斷,確保完全施工。
萬華煙臺工業園規劃占地10.6平方公里,LPG洞庫只是園區一角,主要建筑MDI裝置正在加緊建設中。園區主要裝置已全部開工,開工主項達到140個。園區一級地管、擋土墻、主要道路、九曲河橋等均已完工;MDI一體化項目主裝置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和大件設備的吊裝工作,現正開展設備安裝工作和管道安裝準備工作;PO/AE一體化項目正在加緊土建施工和設備訂貨工作。
據介紹,園區一期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老廠搬遷異氰酸酯一體化項目、環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體化項目及其配套和輔助項目。 在工程設計方面,MDI一體化項目詳細設計已基本完成,環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體化項目已完成基礎設計,詳細設計已完成50%,全部設計將于2014年9月底完成。物資采購方面,MDI一體化項目設備已基本完成訂貨,環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體化項目的長周期設備訂貨也已進入尾聲。與此同時,園區二期工程建設正在醞釀和規劃。
化工項目也能達到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一提起化工項目,很多人都會和能耗大、重污染聯系到一起,但是這座現代化的化學工業園建成后將采用“能耗最低,質量最好”的第五代技術,劉博學用“吃干榨凈”來形容這個生產過程。
2007年,萬華“年產20萬噸大規模MDI生產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的項目,這是化工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只要技術、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化工項目也能成為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工程。比如說,MDI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鹽水,經過特殊工藝處理,不僅可實現廢水回用,還可將廢水中的鈉鹽提取出來重復利用,在國內外將是首創。”劉博學說。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